【别心塞了!胸闷胸痛,可能只因心情不好……】

时间:2015-06-09

 

喜欢看小说,尤其喜欢看虐心文。每每看到小说里描述男女分手的虐心场面,总能看到这样一句描述:“像一只手狠狠地攥住心脏,痛得TA喘不过气来。”

按道理,咱们都知道情绪是由大脑而非心脏产生的,为什么人在难过心痛的时候,心脏就真的会“咯噔”地抽痛一下呢?常常这么心痛,会不会进化成心脏病啊?下面跟全民体检网 www.qmtj.net 一起来看看吧。

心脏病无法控制,他濒临崩溃

7年前,有一个河南的患者经急诊送到我们安贞医院。他在当地县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,但他每次发作起来跟通常的冠心病又不太一样。

多数冠心病发作,可以通过相应的药物或治疗进行缓解,他却是个例外。每次发作的时候,他会心慌、胸痛、产生濒死感,非常痛苦。然而,当地医院用了许多药,却全都控制不住他的症状。

经过几个周期的治疗后,病人几乎快绝望了。来到我们医院的时候,他对我说:“刘医生,如果你们再救不了我的话,我就无路可走了,我连后事都想好了!”说这话的时候,他的情绪坏到了极点,让人感觉他几乎要疯了。

反复发作,竟因心情不好!

经过筛查发现,他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心脏病患者。他本身确实有冠心病,当地医生的治疗也没有错误,之所以症状始终没有缓解,主要因为忽略了心理神经调节的治疗。

经过详细的询问了解到,这个患者的母亲不久前去世了,他的心理压力非常大,焦虑情绪很明显。

他的心理情绪问题激活了体内的交感神经系统,使得心脏的小血管收缩,从而产生了相关的症状。针对他的具体情况,我们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,改善他的心理、神经调节问题。

经过一周的治疗,这个病人的发作次数,就从一天几十次降到了一天几次;之后,发作次数再减少到几天一次;再之后,他就再也不发作了。直到现在,这个病人的情况都非常好。

情绪不好,心脏也会不爽

看完这个案例,很多人都会诧异:“心情不好竟然也会得心脏病?!”诚然,心理、情绪问题和心脏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背后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。

简单来说,当一个人着急、焦虑的时候,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会增加,人体会释放很多神经递质,如肾上腺素、去甲肾上腺素等。

这些神经递质会让血管收缩,而相应的心脏局部组织就可能缺血或出现某些反应,从而引起一些类似心脏病的症状。(胖编:原来心里难受、感到心痛时真的会觉得心脏疼痛,是这个道理!)

心理心脏病到底是个啥?

在前面的案例中,我们提到病患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心脏病患者。或许大家都很好奇:心理心脏病是个什么病?也是心脏病吗?

心脏病的症状有很多,在临床上,我们将心慌、胸闷等称之为非特异性症状,就是说很多疾病都可能导致这样的症状,有时还会伴有头晕、头疼、乏力、不想吃饭等。

但如果持续性出现这些问题,或一次发作但症状非常明显,首先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,比如冠心病之类的疾病。

但总有这么一群人,做了相关的检查,却发现心脏没有问题,这时候,我们会考虑病人是否存在功能性的心脏病,比如心理情绪不好导致的某些心脏问题。目前这种疾病被称为心理心脏病,或者双心病。

不骗你,心情不好真的会伤“心”

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叫做“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,在双心病和心脏病的问题上,少不得也要问一句:到底是先有心理问题,还是先有心脏问题?

其实,心理心脏病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,大致分为3种情况:

第一种是,心理心脏病独立存在。也就是说,患者没有真正的心脏病,主要是心理、情绪、精神的问题引起了类似心脏病的症状,患者一旦发作,就像心脏病发作一样。

第二种是,心理心脏病和心脏病合并存在。由于性格、遗传或环境等原因,患者处于非常强烈的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之下,渐渐地,他的心脏就会出现损伤,发生器质性心脏病,如冠心病、心律失常等。

这类患者需要治疗心脏病,但同时,他也存在心理问题。一般而言,这类患者往往是心理问题在前,心脏问题在后。

第三种是,心脏疾病作为应激性打击,引起了患者的心理改变。例如,有很多冠心病患者在做了支架、搭桥手术后,虽然血管重建很成功,心电图检查结果也提示心脏供血良好,但患者就是觉得不舒服。

患者会说:“手术之后,医生都说很好,但不知道为什么,我却觉得症状越来越重了。”这种情况往往是先有心脏病,再有心理问题。

更年期,当心心病进化为心脏病!

可以看出,心理问题和心脏病常常相互纠缠,难解难分。因此一些特定人群要特别当心,因为他们最容易因为心理问题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。

更年期的女性是高发人群。一般在绝经前后,女性激素水平下降,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,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、心脏症状。

然而,有些人在这个时间过渡不好,就真的慢慢由心病变成了真正的心脏病。因为内环境紊乱,激素对整个血管的损伤有可能是不可逆的。

其实,不只是更年期的女性,处于更年期的男性也面临类似的情况。50多岁的男性,由于激素水平下降,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。

但由于工作的压力可能依然存在,但又没有适当调整,渐渐地,就可能会出现各种心脏的问题。

其次,某些高度紧张的职业人群也容易发生心理心脏病。长期从事高危作业,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紧张情绪,而时间长了可能会演变成心理心脏病。

抑郁、焦虑者,护好你的心脏!

本身就存在精神问题的抑郁症、焦虑症患者,也非常容易患上心理心脏病。抑郁症患者往往体内五羟色胺不足,而这种情况恰恰会引发血管的损害。

而且患有抑郁症的人往往不爱活动,常年久坐、静坐,血液流通不畅,很容易引发心脏病。很多抑郁症患者是因心梗事件死亡的。

最后,心理心脏病的发生也与特定的性格相关。有些人爱着急、易敏感、易受伤,或者性格内向,承受很大的压力却不发泄。

这些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容易被激活,分泌的肾上腺素、去甲肾上腺素增多,从而引发血管收缩,容易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损害。

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心理心脏病?

1先做心脏器质性疾病筛查

一般而言,患者到门诊就诊时,首先要完成心脏病的器质性疾病的筛查。

比如要进行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的检查;之后可能要做动态心电图检查,查看患者夜间或运动时,有无心肌缺血;还可能会进行运动平板实验,了解患者在几级运动时出现了心肌缺血;如果运动平板实验是阳性的,还可能会进行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,看血管有没有堵塞。

2还要做心理和精神上的评估

当这一系列检查做完之后,医生就会对患者的心脏情况有了大致的把握。之后,医生就会评估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问题,比如问患者 “最近有没有发生过特别的事情”“工作压力会不会很大”“有没有熬夜的习惯”“生活状态怎么样”等。

初步了解患者的常规状态之后,医生会再深入了解他的精神压力问题。接下来,患者可能会需要做一些测评,如针对抑郁、焦虑等精神问题的评估。通过这些方法,医生基本上能判定患者的精神、心理或情绪状态。

当然,也有一部分有心理问题的病人并不典型,症状隐匿。我遇到一些看起来阳光、开朗的病人,我问他们:“有没有心情不好,是不是不高兴。”他们说:“没有啊,我一天到晚都高高兴兴的。”

实际上,随着我们筛查的逐渐深入,会发现这类病人存在隐匿性的抑郁症,也被叫做面具性的抑郁。他们看起来很高兴,而内心却很悲伤,只不过悲伤不太轻易地展露出来。这就需要医生仔细辨别与诊断。

心病当然要治,心病要靠心药医

很多病人跟我说:“大夫,我不想吃药,也不想做检查,我回去试着开导下自己就可以了。”认为只是心理引起的毛病,自己调节就可以的想法是一种误区。

因为心理心脏病存在相应的物质基础,如以上谈到的神经激素的紊乱,甚至匮乏。如果不改善这些问题,患者的状态可能还是缓解不了。

俗话说,心病还要心药医,在治疗心理心脏病时也是一样的道理。治疗主要分为四个方面,我们始终强调药物治疗放在最后。

首先,心理支持治疗。比如,我们鼓励病人更多地和家人、好朋友待在一起,找到一个情绪的宣泄口,利于患者自身的恢复。

其次,改变生活方式。如建议患者每天坚持40分钟的体育锻炼(慢跑、跳绳、游泳等均可),让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,促进新陈代谢,有利于良性激素的恢复。

第三,饮食治疗。建议患者采用均衡、多样化、有节制的饮食,补充各种营养素,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。

第四,药物治疗。我们会采用一些神经调节类药物,以及抗焦虑、抗抑郁的药物,还有某些中成药,帮助病人能够及时从抑郁、焦虑的状态下摆脱出来。

药物是拐杖,走路还得靠自己

在进行药物治疗时,一些活血化瘀、芳香开窍类的中药,可以起到舒缓情绪、治疗双心病的作用;西药中最常用的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,这类药物可以让患者体内的五羟色胺的水平恢复正常,帮助病人改善情绪状态。

此外,还有一些双通道类药物,既可以改善五羟色胺的水平,也可以改善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。针对心脏的小血管功能障碍,我们会应用一些药物改善心脏微循环,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脏情况。

一般来讲,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,两周之后,患者的情况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;一个月之后,患者基本上就能处于稳定期了。但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,患者会有一些轻微的反复和波动,患者的症状不是直线性下降,会像一个螺旋形状一样逐渐下降。

绝大部分患者不需要终身治疗。我们始终认为,药物是帮助病人恢复生活质量的一个“拐棍”。随着机体的痊愈,患者自身的康复能力就会逐渐增加,患者就可以逐渐扔掉药物这个“拐棍”。我们反对患者总去依赖药物,甚至依赖一辈子。

 

来源: 点击人数:7965

热门体检套餐

猜你喜欢

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报警 网络协会

全民体检网,体检中心一站式体检预约平台。南京美睿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400-877-1200

Copyright © 2007-2024 qmtj.net 南京美睿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201272

工信部ICP备案号:苏ICP备11050966号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7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