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科检查

2013-04-07

1、视力检查: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力功能,分为远、近视力,须两眼分别进行,一般先右后左。远视力检查的距离为5m,近视力检查为30cm.
1.视力

(1)远视力检查:

①视力表。我国现通用的为国际标准视力表,对数视力表则多用于低视力检查。视力表需放在光线充足或用人工照明处,被检查者距视力表距离5m,使1.0这一行与被检眼在同一高度。两眼分别检查,从上至下指出字形视标开口方向,把说对的最小视标一行的字号记录下来,例如右眼1.2、左眼1.5。正常远视力标准为1.0。

②视力不能辨认0.1者,让被检查者逐步走近视力表,直至认出0.1视标为止。根据走近后的距离,按公式V=d/D×0.1计算视力。V为视力,D为正常眼看清该行的距离,d为被检者看清该行的距离,例如3m处才能看清0.1,则视力为3/5×0.1=0.06。

③指数。走近1m不能辨认0.1者,则改用数手指。被检者背光而立,指间距离略同指粗。如能在50cm处能说出指数,则视力=指数/50cm。

④手动。手指近到眼前5cm分不清者,则改用手在被检者眼前左右摆动,记录能看到的距离,如手动/20cm。

⑤光感。不能看到眼前手动者,在暗室内用烛光或手电筒照射眼睛。看到光亮为光感,不能看到为无光感。并要作光定位,眼向前方注视不动,灯光在1m远处,检查几个方向。

(2)近视力检查:常用的有标准近视力表或Jaeger氏近视力表。在充足的照明下,距眼睛30cm,分别查双眼,例如J1或标准近视力表1.0。如患者有屈光不正,可以让其自行改变距离,例如J1(20cm),把改变的距离一并记录即可。






 2、视野检查:是指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,反映了周边视力,可分为中心视野与周边视野,正常为:上方:56°下方:74°,鼻侧:65°,颞侧:91°。



 3、视觉电生理检查:



 (1)视网膜电图:记录闪光或图形刺激视网膜后的动作电位:



(2)眼电图:记录眼的静息电位:



(3)视诱发电位:记录从视网膜到视皮层任何部位神经纤维病变都可产生的异常电位。



 4、眼附属器检查:主要检查眼睑有无红肿、充血、肿物、泪点有无外翻或闭塞,泪囊区有无红肿或瘘道,结膜有无充血、水肿、乳头肥大、滤泡增生以及异物或分泌物,并检查眼球位置及运动等。



 5、角膜检查:检查其大小、弯曲度、透明度及表面是否光滑,并检查有无异物、新生血管及混浊以及角膜后沉着物。



 6、瞳孔检查:检查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,位置是否居中,边缘是否整齐。



7、眼压测量:包括指测法及眼压计测量法,正常眼压保持在1.3-2.8千帕(10-21mmHg)范围内,以维持眼球正常形态。



  8、眼镜检查和其他仪器检查:



(1)检眼镜检查可分为直接检眼镜检查和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,通过检查可发现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。



(2)其他仪器检查:包括裂隙灯、生物显微镜检查、前房角镜检查等。



 9、眼底血管造影: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,利用特定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的灌注过程。分为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,前者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情况:后者反映脉络膜血管的情况,有助于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、渗漏等。



  10、眼科影像学检查:



 (1)眼超声检查:包括A型超声、B型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成像(CDI);



(2)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(CT检查);



(3)磁共振成像(MRI)



(4)眼科计算机图象分析:主要包括角膜地形图、角膜内皮镜、干涉光断层扫描仪(OCT)等。

 

眼科检查 - 详述


 

眼附属器检查包括眼睑、结膜泪器眼球位置眼眶的检查。眼睑检查:一般是在自然光线下用望诊和触诊检查。主要观察:①眼睑有无先天异常,如眼睑缺损、睑裂狭窄、上睑下垂等。②眼睑皮肤异常,如红、肿、热、痛、皮下气肿、肿块等。③眼睑的位置异常,如比较双侧睑裂的宽窄,有无睑内外翻。④睑缘及睫毛异常。泪器检查:包括泪腺、泪道两部分。检查泪腺区有无肿块,注意泪点位置有无内外翻及闭塞,泪囊区有无红肿、压痛和瘘管,挤压泪囊时有无分泌物自泪点溢出,并通过器械检查泪液的分泌量,泪道是否狭窄及阻塞。结膜检查:注意结膜的颜色,光滑透明度,有无充血水肿、乳头增生、滤泡、瘢痕、溃疡和新生肿块等。眼球及眼眶检查:检查时应注意眼球的大小、形状位置和眼球的运动,有无不随意的眼球震颤。
眼球前段检查:包括角膜、巩膜前段、前房、虹膜、瞳孔、晶体的检查。角膜检查:注意角膜的大小透明度、表面光滑度、新生血管、弯曲度和知觉。巩膜检查:注意巩膜有无黄染、结节、充血和压痛。前房检查:注意前房深浅,房水有无混浊、积血、积脓、异物等。虹膜检查:注意虹膜颜色、纹理,有无新生血管、萎缩、结节、囊肿、粘连,有无虹膜根部离断、缺损、震颤和膨隆现象。瞳孔检查:注意瞳孔的大小、位置、形状,瞳孔区有无渗出物、机化膜及色素,瞳孔的直接对光反射、间接对光反射、近反射是否存在。晶体检查:注意晶体透明度、位置和晶体是否存在。

眼科CT、MRI检查的适应症有哪些?  
CT,又称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,它是利用X线、超声波、同位素等作为能源,通过被检部位的扫描和电子计算机的重建而得到断层图像。
MRI,中文叫磁共振成像术,原名称为核磁共振。因为“核”在医学中有不稳定和放射性之嫌,故近年来统称为磁共振成像。它是利用磁共振原理(当置于强磁场中的原子核被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所激发,使其吸收能量,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,这种现象称磁共振,随后被激发的核子将回到原来的状态,同时释放能量)将这种来自人体氢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以电磁波形式探测到后,输入电子计算机,经处理得出人体的断层图像。
MRI同CT一样,具有无痛、无危险、灵敏度高,对肿瘤及神经学的诊断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意义重大。同时MRI含有独特的化学结构信息,被认为比超声、CT具有更大的潜在优越性,但它对软组织钙化斑很难显示,对骨折线及骨破坏亦不能直接显示。
CT、MRI适应以下眼病的检查:
(1)眼球突出;
(2)进行性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;
(3)原因不明的眼肌麻痹;
(4)眼球运动异常伴有眼球震颤;
(5)视盘水肿;
(6)视神经萎缩;
(7)外伤后视力及视野障碍,异物检查;
(8)眼内肿物;
(9)斜视、弱视的病因学研究;
(10)X线上发现眶周围的骨病变;
(11)超声检查怀疑眼球外病变;
(12)头痛、眼眶痛、面部痉挛。

Hess氏屏检查有何临床意义?  
Hess氏屏检查用以协助检查两眼球运动时神经兴奋的相对状态,可以查出功能不足及功能过强的肌肉。
Hess氏屏上有9个红色灯光标记的图形,其每边长7.5cm,红色灯光可分别点灭。被检者坐于距Hess屏50cm处,眼与中心红点同高。戴红绿眼镜作检查,因红绿互为补色关系。戴红色镜片眼只能看到红色灯光目标,而绿的指示灯或绿色指标棒只为戴绿色眼镜的另一眼所看到。令被检者手持绿色指标灯或绿色指示棒,指出Hess氏屏上红色标记或红色指示灯位置,对15°及30°范围的红色标记处皆进行检查,并记录其所指的位置。一眼检查完后,将红绿眼镜两眼颜色交换后,再检另一眼,记录其图形。有眼球运动障碍时,其图形表现为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变小。图形小的眼为麻痹眼,也就是原发性偏斜(是指麻痹性斜视者,当非麻痹眼注视时所显示的偏斜度),图形大的眼为继发性偏斜(指当麻痹眼注视时所显示的偏斜度)。由于麻痹眼注视时,所需要的神经中枢超越正常,导致麻痹肌的配偶肌过度收缩(根据Hering氏法则)。因此,继发性偏斜大于原发性偏斜,表现在Hess氏屏图形上则麻痹眼图形变小,健眼图形变大。

眼用A超的应用范围有哪些?  
A超是A型超声波的简称,它是根据声波的时间与振幅的关系,来探测声波的回波情况,其定位准确性较高。眼用A超是将探头置于眼前,声束向前传播,每遇一个界面发生一次反射,回声按返回时间以波峰形式排列在基线上,以波峰的高度表示回声强度,回声愈强,波峰愈高。A超形成一维图像,对病变解释较困难,但对组织鉴别力较高。A超轴向分辨力高,可用液晶数字显示前房深度、晶体厚度、玻璃体腔长度和轴长度,精确度达0.01mm,用于眼活体结构测量。A超型角膜厚度测量仪可用于测量角膜厚度,精确度达0.01mm,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前测量角膜厚度。A超对球后视神经和眼肌不能测量。目前许多A超都输入了人工晶体计算公式,当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后,可自动转入人工晶体计算模式,得出所需的人工晶体的精确度数。

眼用B超的临床价值有哪些?  
B超在医院的临床诊断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,但你知道吗,B超也可用于眼科的眼病诊断。B超的回声以光点表示,每一回声在显示屏上形成一个光点,光点亮度表示回声强度,回声愈强,光点愈亮,把光点连接起来就成为一幅二维图像。当屈光间质不透明时,B型超声探测是了解眼内情况的方法之一,可检查白瞳孔症、屈光间质不清、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、眼底隆起物、眼球萎缩、原因不明的视力减退和高眼压、可疑眼内寄生虫和后巩膜炎、术后浅前房、玻璃体混浊或积血;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球突出,如肿瘤、炎症、血管病及假性眼球突出;可疑眼球筋膜炎、原因不明的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;泪囊区、眼睑和眶缘肿物及眼肌及视神经的测量;眼球穿孔伤及后部破裂伤、异物定性和磁性试验、可疑眶内血肿或气肿;可疑炎症、肿瘤、囊肿、血管畸形、动静脉直接交通等。
介入性超声是指用超声引导针穿刺活检、眼球非磁性异物取出的手术导引及眼肿瘤手术的台上探查。
较先进的B超,具有玻璃体增强功能,可探测到细小的玻璃体混浊及后脱离,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意义较大。目前三维立体眼科超声已研制成功,它可对数百幅二维B超进行三维重建,合成三维立体断层影像,并可多层面及轴向上进行旋转、剖切,可精确定位定量肿瘤、玻璃体及网膜等病变的范围和结构,为诊断及手术计划提供科学的、精确的、直观的三维立体影像,对病理学研究同样有重要意义。

三面镜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如何?  
在裂隙灯检查眼底时三面镜起了很大作用,而且操作方便。借助于三面镜,很容易辨认视神经乳头、视网膜、脉络膜的高低差别,对囊肿、血管瘤、视网膜裂孔、脉络膜肿瘤等的鉴别以及对视网膜表面与玻璃体后界膜的关系、视网膜脉络膜间的浆液及视网膜剥离其下方的观察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检查前应充分散瞳,先滴表面麻醉剂,三面镜接触角膜的凹面滴以甲基纤维素,然后放于结膜囊内,使凹面紧贴角膜,然后以较小角度(但不是零度)投射光线照射,分别用三面镜三个反光镜面观察眼底。三个镜面倾角分别为75°、67°和59°,镜面1可看清眼底的中央部分,镜面2可以看清赤道部至眼底30°之间的部分,镜面3可以看清周边部分,镜面4可看清玻璃体与眼底周边部及前房角。
在使用三面镜检查前应充分散瞳,当瞳孔散大超过8mm时,锯齿缘及周围区域都能比较容易地观察到。

检眼镜的种类及应用方法有哪些?  
检眼镜可分为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两种。直接检眼镜可直接检查眼底,不必散大瞳孔,在暗室中进行检查,检查者眼睛必须靠近患者的眼睛,用右眼检查患者的右眼,右手拿检眼镜,坐在或站在患者的右侧,左眼则反之,医者的另一手牵开患者的眼睑,先将检眼镜置于患者眼前约20cm,用+10D镜片检查患者的屈光间质是否透明,检查屈光间质后,可开始检查眼底各部分,转动透镜片的转盘可矫正医者和患者的屈光不正,若医者为正视眼或已配矫正眼镜,则看清眼底所用的屈光度表示被检眼的屈光情况。一般先令患眼向前直视,检查视乳头,再沿网膜血管检查颞上、颞下,鼻上、鼻下各象限,最后令患眼向颞侧注视,检查黄斑部。眼底病变的大小,以视乳头直径表示,以透镜的屈光度测量病变的凹凸程度,3D相当于1mm。有的检眼镜附有绿色滤光片,对视神经纤维及黄斑观察更佳。
间接检眼镜使用时须充分散大瞳孔,在暗室中检查,医者接通电源,调整好距离及反射镜的位置,开始先用较弱的光线观察,看清角膜、晶体及玻璃体的混浊,然后将光线直接射入被检眼的瞳孔,并让被检眼注视光源,一般用+20D物镜置于被检眼前5cm处,物镜的凸面向检查者,检查者以左手持物镜,并固定于患者的眶缘,被检眼、物镜及检查者头固定不动,当看到视乳头及黄斑时再将物镜向检查者方向移动,在被检眼前5cm处可清晰见到视乳头及黄斑部的立体倒像。检查眼底其余部分时,应使被检者能转动眼球配合检查,检查者围绕被检者的头移动位置,手持的物镜及检查者的头也随之移动。所查的影像上下相反,左右也相反。为检查眼底周边部,如检查6点方位,检查者位于被检者的头顶处,令患眼向下看6点方位。检查眼底的远周边部,则必须结合巩膜压迫法,金属巩膜压迫器戴在检查者右手的中指或食指上,将压迫器的头置于被检眼相应的眼睑外面,必要时可表麻后,自结膜囊内进行检查,操作时应使检查者的视线与间接检眼镜的照明光线、物镜的焦点、被检的眼位、压迫器的头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,检查时应注意随时嘱患者闭合眼睑以湿润角膜,当怀疑有眼内占位性病变时,切忌压迫检查。
为了便于保存资料,应绘制眼底图像,此图为三个同心圆及12条放射线组成。最外圆为睫状体与玻璃体基础部,最内圆为赤道部,中间圆为锯齿缘。12条放射线表示按时钟方位的子午线,12点方向对着患者的脚部。

裂隙灯显微镜
眼科暗室中有一台既像望远镜,又像显微镜的仪器,叫裂隙灯显微镜,这是眼科检查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。
裂隙灯显微镜由照明系统和双目显微镜组成,它不仅能使表浅的病变观察得十分清楚,而且可以调节焦点和光源宽窄,作成“光学切面”,使深部组织的病变也能清楚地显现。

裂隙灯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眼病
当用弥散照明法时,利用集合光线,低倍放大,可以对角膜、虹膜、晶体作全面的观察。
当用直接焦点照明法时,可以观察角膜的弯曲度及厚度,有无异物及角膜后沉积物( KP ),以及浸润、溃疡等病变的层次和形态;焦点向后推时,可观察到晶体的混浊部分及玻璃体前面1/3的病变情况;如用圆锥光线,可检查房水内浮游的微粒。
当用镜面反光照射法时,可以仔细观察角膜前后及晶体前后囊的细微变化,如泪膜上的脱落细胞、角膜内皮的花纹、晶体前后囊及成人核上的花纹。
当用后部反光照射法时,可发现角膜上皮或内皮水肿、角膜后沉着物、新生血管、轻微瘢痕,以及晶体空泡等。
当用角巩缘分光照明法时,可以发现角膜上极淡的混浊,如薄翳、水泡、穿孔、伤痕等。
当用间接照明法时,可观察瞳孔括约肌、虹膜内出血、虹膜血管、角膜血管翳等。同时裂隙灯显微镜还可以附加前置镜、接触镜及三面镜等,配合检查视网膜周边部、前房角及后部玻璃体,经双目观察更可产生立体视觉。

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是什么?  
由于眼睛受光或图形的刺激,会产生微小的电位、电流等电活动,这就是视觉电生理。正常人与眼病患者的电活动有所差别,因此可以通过视觉电生理的检查,来诊断某些眼病。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图(EOG)、视网膜电图(ERG)及视觉诱发电位(VEP)三大部分。
眼电图(EOG)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——光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。
视网膜电图(ERG)主要反映视网膜感光细胞到双极细胞及无长突细胞的功能。
视觉诱发电位(VEP)主要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传导功能。
总之,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视觉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,它不仅适合于一般的患者,更适合于不能作心理物理检查的患者,如婴幼儿、智力低下者或伪盲者;另对屈光间质混浊,看不到眼底者,它可克服混浊的障碍,测定到视功能,如白内障、玻璃体混浊。视网膜脱离术前的视觉电生理检查可帮助预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。此外,如将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联合应用,可对整个视觉系统疾患进行分层定位诊断,从功能上对视觉系统进行断层扫描。因而,视觉电生理检查在眼科临床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。

来源: 点击人数:2503

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报警 网络协会

全民体检网,体检中心一站式体检预约平台。南京美睿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400-877-1200

Copyright © 2007-2024 qmtj.net 南京美睿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201272

工信部ICP备案号:苏ICP备11050966号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7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