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警惕:人的心动过速损害的不只心脏

2013-10-11

  医学上把“心跳、呼吸、血压”三者合称为生命体征。心脏是一个永不歇息、日夜跳动的器官。心跳停止就意味着生命凋零,可见心跳对生命是何等重要。而心跳快慢与大脑健康息息相关,心动过速(心律失常之一)会带来哪些危害呢?

Q1

正常心跳是多少?

心跳即心率(Heart rate),是心脏搏动的速率。心跳可通过体表脉搏触及,故又称脉搏。心跳因人而异,儿童快些,老人稍慢。婴儿120-140次/分,幼儿90-100次/分,学龄期儿童80-90次/分,成年人60-90次/分左右属正常范围。训练有素的运动员,心脏发育良好,安静时,心跳可低于60次/分,大脑及全身供血不受影响。运动或紧张时,心率会加快,这是由于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影响的结果。

Q2

心动过速常见诱因?

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“心动过速”。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,包括心肌病变、电解质紊乱、药物影响、情绪激动、吸烟、喝浓茶、咖啡或酗酒等。

在国外,对于无器质病变的心动过速,目前多采用“生物–心理–社会”的医学模式。临床研究证实,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,心跳节律紊乱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。不管冠心病存在与否,各种社会心理因素都可导致心动过速。在这些因素中,心理压力大者更易发生,例如失业、辍学、患癌、职务升降、职业变更、生活环境变迁、丧偶、失子等,都承受着沉重社会心理应激,都会诱发心动过速。

动物实验表明,行为心理应激会降低正常心脏和病态心脏的电生理稳定性,导致“心肌易损期阈值”降低,出现心律失常。资料显示,学历职位低、社会地位低、经济收入低的“屌丝族”,心理应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,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高。“白骨精”是另外一个群体,他们学历、职位高,工作节奏快,经济收入高,精神压力也大,心脏也被骚扰得不安宁。他们日间忙忙碌碌,血压升高,心跳加快。晚上休息时,血压才有所降低,心跳减缓。但如果经常熬夜上网,不善于减压调理,压力长期得不到舒缓,就有可能“积劳成疾”。

Q3

心动过速有何危害?

心动过速对机体有何危害呢?主要有4大危害——

1、损伤动脉:可使动脉内血流加速,血压升高,引起血管内膜受损,导致损伤处出现脂质沉着,发生动脉硬化和脂质斑块形成,动脉管腔狭窄;

2、损伤心肌:因心跳加快,心肌收缩力加强,容易引起左心室肥厚,猝死率明显增加。

3、损伤脑髓:上述两种改变,直接或间接危及大脑。长期慢性心动过速,由于心脏舒张期过短,心腔血液充盈不足,每次搏出血量减少,泵血入颅发生困难,脑组织无法获得足量血液,结果会诱发脑部慢性缺血、缺氧,三个部位首当其冲——

a、大脑:缺血时,脑细胞变性、软化甚至坏死,体积变小。临床表现类似得了脑中风,头痛头晕、失眠多梦、视物昏花、记忆衰退、智力减退、耳鸣耳聋、言语不清、肢体乏力,感觉麻痹等;

b、小脑:体积变小时,类似醉汉,步态蹒跚、平衡失调、眼球震颤等;

c、脑干:它主管生命中枢,一旦受累,生命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,四肢瘫痪、昏迷不醒,生命垂危。

4、损伤肾脏:人类肾脏负责泌尿排毒,心动过速时,血管紧张素Ⅱ升高,是肾损伤的罪魁祸首。肾功能不全,导致少尿无尿肾衰。

Q4

如何诊疗心动过速?

诊断心动过速与诊断其他疾病不同,验血、超声和CT扫描都无济于事。虽然,医师可以通过“号脉”(摸脉)、听心音获得一些临床资料。但唯一可靠方法还是做心电图,其中,动态心电图(又称Holter监测)可以记录当天(持续24小时)的所有心跳情况,对心动过速诊断是最准的,能显著提高心动过速的检出率。

对于心动过速,治疗需要针对病因,遵循医嘱。一般而言,轻度心动过速无需治疗;快速心房颤动(房颤)、室性心动过速(室速),可严重降低心搏出量,需迅速积极治疗;而心室扑动(室扑)、心室颤动(室颤),则有致命危险,要立即救治。

来源: 点击人数:1743

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报警 网络协会

全民体检网,体检中心一站式体检预约平台。南京美睿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400-877-1200

Copyright © 2007-2024 qmtj.net 南京美睿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201272

工信部ICP备案号:苏ICP备11050966号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715